发布时间:2024-08-07 点此:166次
早在晋代葛洪的《肘后方》中,就载有拔火罐疗法。当时叫“角 法”,因拔火罐器具由牛角做成而得名。起初用于外科手术后吸毒 排脓,后逐步发展到治疗风寒痹病、虚劳喘息等外感内疾。其质料 也由牛角逐步进化为竹罐、玻璃罐等。本法常同针灸配合使用。
火罐的种类并不是很多,常见的有竹火罐、陶火 罐、玻璃火罐。这几种火罐各有其优缺点,应根 据需要选择使用。
竹火罐
用直径 3~7 厘米粗细的竹子逐节 锯断,一端去节做口,一端留节做底,削 去竹皮,做成腰鼓样的圆柱形管子,大 小可按施术的部位加以选择。
陶火罐
系由陶土做成,口底平滑,形似木 钵或瓷鼓。这种罐的吸力大,但易碎。
玻璃火罐
肚大口小,口边外翻,有大、中、小 三型。这种火罐的优点在于其质料透 明,可以从外面看到吸着面皮肤的变 化,易于掌握拔罐后局部反应的程度。
闪火法
是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排气方法。先 准备一头缠有小团纱布或脱脂棉的铁丝 一根(如无,可用长镊子夹脱脂棉团), 95%酒精一瓶,酒精灯一盏。拔罐时,左 手执罐,右手执铁丝或镊子,先在95% 酒精中将棉团浸湿,于酒精灯上点燃 后,迅速在罐内绕2~3圈,即将火退出, 把罐扣在选择好的部位上。本法因无火 在罐内,较之其他火罐法更为安全,且 操作简单,可连续进行,特别适宜于拔 闪罐、排罐。
注意事项:
(1)棉蘸酒精时不可过多,以免火随 酒精滴燃,烫伤肌肤。
(2)棉团在 罐内加热时,不可过于靠罐口,造成罐口过烫,灼伤肌肤。
(3)手执罐具,要 始终保持罐口朝下的方向,不可向上倾 斜,以防热气上溢,影响吸拔效果。
(4) 闪火法要求动作迅速熟练,充分掌握吸 拔时机,才能取得最佳效果。
适应证:外感风寒、头痛眩晕、眼 暴肿痛、畏光等症,可在太阳穴上拔之; 风寒湿痹、关节酸痛,可在痛处拔之; 嗽咳气喘,可在背部两侧拔之;腹痛、肠 空鸣、大便泄泻,可在腹部拔之。
上一篇:海口会所的湿热疗法项目
下一篇:芳香油疗法